详解嘉庆道光瓷器的种种特点(4)
嘉庆早期官窑器虽少。卻较为精致,大器也很规整,与乾隆器相同。民窑器则相差很远,至于小件器中的瓶、罐、盘、碗和文具类,有的还能细致如前。因嘉庆后期的风格道光时的风格相近,故而传统的习惯上又有“嘉、道窑”之说。
此时,盛行各种堂名款识,并影响到以后的制瓷署款。它们多见于文具、餐具、祭器之类。
二、造型特征
嘉庆时期瓷器的造型,基本沿袭乾隆一朝,无甚创新之作。其前朝的风格接近于乾隆时期,如官窑的粉彩仕女歌舞或进宝图大瓶、粉彩撇口瓶、双耳瓶、盖碗、海棠洗、青花或绿地粉彩开光的茶壶等,其器型、纹饰、色彩均与乾隆同类器极为相近,但从总体上看,工艺技巧己经见拙,造型不及前时秀美与比例协调。后期器物的纹饰,如纹彩九龙纹、狮纹与青花寿鸟朝凤、丹凤朝阳、凸花狮球等,风格又与以后道光时期类同。人物图案的圆器类,器型歪斜,工艺欠精,彩料粗糙,色调漂浮,纹饰更是尤如贴花般呆滞。
器型选例:
帽筒——呈圆柱形高筒状,官窑器有黄地云龙镂孔装饰,器里和底部施有绿釉。清代帽筒最早见于此时,以后延续至民国时(民国时作为民间的陈设物,大都是成对烧制)。
面盆——器壁较康熙、乾隆时的平底折沿式浅盆略有增高,也有的同于乾隆时较高的收底式;以后乃至清末,皆按此较高器型制作。器种有粉彩器,常绘缠枝莲、勾莲牡丹、婴戏、仕女、山水等纹饰,色彩略显深重。
烟壶——官窑器造型仍沿袭乾隆时的式样,但绘工及施彩均显粗率。如官窑款的紫地开光灵芝天竺图案(此图案自雍正开始,乾隆、嘉庆时较多用)的粉彩器,工艺虽然比乾隆时的逊色。民窑器物更显粗俗。其他青花、彩器、素彩釉的各种小件文玩品,皆如此。
茶具——有壶、碗、洗等,以盖碗为多。有嘉庆官窑款的茶壶、盖碗和洗,器上书有乾隆御题烹茶诗。署“嘉庆丁己”(嘉庆二年)的青花器与红彩器,均同于乾隆时同类器。洗有椭圆、海棠、菊辨式,器壁较矮浅,底有四小足。见有青花、紫地和绿地粉彩器:其紫地者开光绘有瓜碟、百子图等,绿地者通常绘葫芦纹饰或开光题诗句等。